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发青年科学家热议
  • 作者:
  • 时间:2021-10-09
  • 点击:2406
  • 来源:科技日报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会议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9月30日,中国科协组织青年科学家代表举行座谈会,深入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与会青年科学家的感受和建议。

给科学家“松绑”,为科技创新增效

“我们看到会议内容以后都很受鼓舞,不是喊口号,而是感受到中央对于青年人才的困境有着非常实在的政策。”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分享了自己了解到会议内容后的心情与感受。

付巧妹感受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她以自己从事的古人类基因组研究为例:“这个领域的研究最初就是起源于木乃伊研究中的一个错误,结果最后发展成为颠覆整个人类演化历史的研究成果。”她认为,对于颠覆性、创新性研究,要给予一定的容错空间,不能一味地要求在短时间内快速取得成果。对于此类研究,在项目管理、评审等方面也应进行适当的“松绑”。

另一方面,给科学家“松绑”,还要把科学家从繁文缛节中“解救”出来。付巧妹分享了疫情最初暴发时她的工作状态:“疫情封闭期间没办法出门的时候,我反而非常高产,尤其是思想上迸发了近几年都没有过的创新想法。”她认为,给科学家营造一个宽松、专注的科研环境,摆脱“迎来送往”等非科研工作的困扰,将大大激发科学家的潜力,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摒弃论资排辈,支持青年科学家挑大梁

“邓稼先30多岁就在‘两弹一星’工程中担纲重要角色,我们现在也要有这个魄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巍胜高度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提到的“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赵巍胜常年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评审工作,在座谈会上,他直言“当下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其实已经远离了科研一线”。赵巍胜认为,青年科学家奋战在科技创新第一线,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动态,能够更好地把握科技创新方向,因此要敢于让青年人领导、负责重大科研项目,“就是总书记说的不要论资排辈,领域里谁最懂谁就上”。

曾因年轻而备受大众关注的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90后”博导刘明侦,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

作为海外归国人才,刘明侦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对于青年人才的支持,“国家的各类人才计划给了我们这些青年人才非常多支撑,这在国外是不敢想象的。”但另一方面,她也提到,科研工作中对各类头衔“帽子”的过分看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人才的发展,甚至造成不同头衔的青年学者之间无法平等交流。“有时候在会议中发现错误也不敢说,面对争议也不敢评论。”她认为,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在学术上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保持自己独特的科研个性,摒弃论资排辈,培育更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

用好评价“指挥棒”,激活各类人才潜力

评价体系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人才怎么评价,直接关系到未来科技创新走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提到,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尤其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医学领域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重点关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吴南认为,建立完善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是当下激励医学人才发展的重要动力。吴南举例,针对临床医生,可以着重考察其凝练临床问题、破解临床难题的能力;而对于临床、科研相结合的医学科研人才,科研能力仍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徐闯则从科研共同体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议。他提到,科协作为最广泛的学术共同体之一,可以率先在人才分类评价方面先行先试,让专业人、专业机构来做专业的事,开创模式典范,全面服务于新时代科技人才发展,让各类人才英雄都有用武之地。

(附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5307076892420085807&item_id=15307076892420085807)